富二代网站_滴滴出行订单怎么删除_999www人成免费视频_欧美激情套图

您好,歡迎來到您的網站!
詳細信息
首頁> 詳細信息
“大安消防節”靠啥傳承183年?
專欄:消防科普
發布日期:2019-10-26
閱讀量:4533
作者:季楓
收藏:
中山建安2019年10月26日訊--在廣西貴港市平南縣大安鎮,現存著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古風格建筑群——民間消防所,迄今已有百年的歷史了。新中國成立后,大安人才把“校水柜”改稱為“消防節”。
     中山建安2019年10月26日訊--在廣西貴港市平南縣大安鎮,現存著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古風格建筑群——民間消防所,迄今已有百年的歷史了。
  

  大安鎮的各個消防所里,均存放有1到2臺古老的“消防水柜”,還有著一群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為大安消防安全作出貢獻的“老當家”,這群有著熱血情懷的“老當家”,不知流傳了多少催人淚下的故事,亦不知回蕩著多少鏗鏘前行的吶喊……著實令人起敬。



183年的消防“老家當” 


  大安鎮現存消防水柜10余臺,每個消防所都以“老家當”消防水柜為鎮“所”之寶。在眾多的消防所中,最古老的一個“老家當”消防水柜存放在鎮北社區的鎮西消防所。


  在位于鎮安社區的永安消防所,地堂中央擺著一個紅色消防水柜,柜身寫著“永遠消災有備,安然消患無虞”。“這水柜底板原來是木的,上一世紀80年代被換成鐵的。這樣堅固耐用。


  從事36年的義務消防員的鎮安社區主任賓思雄說,水柜里的銅盅、出水口、水帶等,都要經常檢查,必要時及時維修,不然“老家當”就不聽話了。再看墻上,貼有各項管理規定、工作制度和防火公約。鏡框里,珍藏著歷年來部分消防節活動的照片,場面宏大,沸騰聲仿佛就在耳邊。

  除消防水柜外,大安鎮各消防所內還存留著清朝后期各類消防桶、消防帽、水槍、火鉤、喉叉、火炬及用于報警的銅鑼等。筆者隨意取下一頂消防帽。嘩,夠古老!只見帽子內層鐵銹斑斑,但外表鮮亮無比。“這是涂新的,已涂很多次了,現在這層,是我們這一代人涂的,還寫上了編號,這頂02號,是我專用的, 01號是仍屬于老前輩。”從事40余年義務消防員的鎮北社區支書包漢松說。



代代傳的消防“老當家”


  那歷經幾代人之手的大安消防“老家什”,展現滄桑美感。而那些有著熱血情懷的消防“老當家”身影,更值得尊敬。




  王沛林,自小參加消防節,對消防工作入心入骨,1984年指揮全鎮民間消防演練,平時常去消防所擦拭消防頭盔、水柜和其他消防用具,兒子剛過十歲,便教他使用消防用具,再大一點又教他維修。2009年,王沛林被自治區文化廳認定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平南大安校水柜習俗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王沛林帶病參加消防節,雖然當不了指揮員,但他還是坐在社區前,教小朋友們學習使用消防器械。去世前,他叮囑兒子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時刻放在心上,要保持為群眾服務的熱心,帶領群眾做好消防工作。


  今年73歲的鄧子東,企業工人,視消防為己任。1977年的一個晚上,鎮糧所發生火災,他整晚都在火場,和群眾竭力救火,中途只喝了幾口水,天亮時大家終于把火撲滅(當時平南縣城只有水路通往大安,夜間無法支援)。1984年,鄧子東從企業回到鎮西社區任支書,此后每年消防節前都要親自回所街區的鎮西消防所檢修消防器械。鎮西消防所有兩個水柜,其中一個陳年不用,因為丟失了一個活塞。在市場沒有這種活塞出售的情況下,為修好這個水柜,他和梁運訪(已故)老人找來銅塊,車磨兩小時后制成適用的活塞并安裝好。




  現年63歲的覃基,自7歲起學習消防技能,近八年來是鎮西消防所的義務管理員,每天打掃所前地面,檢查消防器械。今年6月桂花路中段火災中,他緊握喉叉,把水帶撐起來,絲毫不遜于年輕人的干勁。9月,他發現四個滅火器快到期后,及時告訴社區干部。10月13日,社區干部換回四個新的。他說:“消防已是生命中不可放下的責任。從小到大,我年年推水柜出街游行,參加比賽,也見證了在純手工操作的水柜之后,柴油機動泵、手抬機動泵等消防硬件的‘加盟’。”


“老當家”的那些消防事


  今年6月3日21時11分,廣西貴港市平南縣大安鎮桂花路中段一民房發生火災,剎那間,銅鑼齊鳴,全鎮群眾火速在設于不同方向和街區的七個消防所,“老當家”們推出水柜及搬運消防器械趕赴火場,有人用喉叉撐起水帶,有人操作水柜,噴濺的水柱勇向熊熊大火“開戰”……這是大安人“守望互助,共護大安”的生動體現。這份團結的力量,源于已走過183個春秋的“大安消防節”。

  

  這些消防“老當家”們在平日擔負大安鎮和周邊鎮(村)火災撲救工作,還不斷創新開展防火和消防宣傳工作,自創消防宣傳“走出去、請進來、齊參與”三步法,居民的防火意識和技能不斷提高。政府還成立了消防工作委員會,各街道還設立了消防監督崗,經常對防火情況進行檢查。近20年來,大安全鎮未發生過一起重特大火災,屬廣西火災次數和財產損失最少的鄉鎮之一。


  

  永安消防所是大安鎮的“紅旗”消防所,2012年老隊長盧海(已故)被評為首屆全國119消防獎先進個人,該所2014年被評為第二屆全國119消防獎先進集體。以該所為榜樣,大安鎮所有民間消防所團同心同德,為民造福。

  

  歷經183年滄桑煉就的“大安消防節”,如今成為了一個民間消防“老字號”, 載入全國消防史冊,入選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時光穿梭中走進了新時代 。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安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區人口已近4萬,消防工作任重道遠。在貴港市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大安正在建設義務消防站,提前購置了現代化的消防戰車和器材裝備。

  “老當家”賓思雄介紹到,“由我們參演的百年大安消防文化情景劇《大安往事》、《校水柜》、《傳承》已在廣西區內上演多場。其中《校水柜》還在第二屆東盟地區論壇城市應急救援研討班消防運動會閉幕式上演出;《傳承》在廣西電視臺演播大廳進行錄制播出,貴港電視臺、日報社紛紛刊播,已成為了全國的一張消防名片。






   “老當家”包漢松自豪地說,“如今的大安,已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消防文化,人人都是義務消防員,年年都要舉辦消防節;我們會將大安消防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我們堅信在一代代老中青年的消防員、義務消防隊員共同守護,大安這塊沃土會更加的平安。





■延伸閱讀

  大安消防節創建于1836年。當年,一場大火把大安圩(大安鎮前稱)變成一片廢墟。火災過后,當地群眾開始認識到防火的重要性。社會有識之士發動各商號、店鋪和街坊,自發組織起義務消防組織,由居民募捐購置了消防水柜,裝配了水槍、火鉤、消防桶等消防器械,組建了德隆社、群樂社、永安社、永隆社等5個消防隊,利用圩內五處水塘作為消防水源,并制定了消防公約。后來有人提議,將每年農歷八月二十定為“校水柜”(即滅火演練)和檢試滅火器的日子。從此,每年農歷八月二十,這里都舉行一次全鎮性的消防演練。這個傳統至今已有183年的歷史,并演變為大安消防節紀念日。新中國成立后,大安人才把“校水柜”改稱為“消防節”。

上一頁:廢標不可怕,怕的是那些奇奇怪怪的廢標理由!
下一頁:凌晨大火,男孩陽臺求救!黃金逃生法則你會幾條?